施受相長 擁抱心靈力量|新城健康+ 專訪
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家生活出現重大轉變,面對工作、家庭、親密關係與自身,有否感到內心呼喚你的關注?也許很多人知道要在逆境中強壯自己,大家互相支持。有見及此,新城健康+於4至5月的星期日保健日播出《擁抱心靈力量》特輯,主持人黎莉請來香港非牟利慈善機構心靈力量以及支持機構的幾位嘉賓,分享如何審視自己內心、找回內在力量,與身邊人齊齊自強!
愛是互相付出、互相滋養成長
心靈力量主席廖伽偉(Karen),可說是珍愛自身、推己及人的體現。在學習元始能量學(AOM Energy)的過程中,Karen與一班同學坦誠交流,學習了解和提升自己、愛自己之下,生命大大改變,更希望推而廣之成就他人,心靈力量就是這樣應運而生——以「共創和諧喜悅,以愛擁抱世界」為使命,希望人人由此共振,令社會以至世界變得平衡、和諧與喜悅。社會紛紛擾擾,而良好的意識共振,正正能夠療癒自己的內在和社會。縱然發生天災人禍,只要我們心存感恩祝福,內在便會慢慢調節至平靜的狀態。簡單的祝福看似微不足道,卻具備超越想像的共振力量。
提到創造平衡和諧,須了解一點:愛不只是包容,在付出愛的同時也要接受愛,施受相長,才能滋養心靈中的「土地」,茁壯成長。榮譽顧問繆樂(Alice)解釋,施予者看似服務對方,受助者彷似受惠。觀乎當中細節,施者在過程中學習更有智慧溝通、表達與貢獻,而受者的不同反應,正正提示施者如何在服務中修正與提升自己。另一邊廂,受者扮演受助角色,讓施者學習如何進步,並且感受貢獻的快樂,其實也是一種貢獻。受者在當中也學習開放「受助」:感受、接受別人的付出和愛,體驗被愛、被服務。到將來自己成為施者的時候,明白如何施予能夠更加滋養受者,而受者接受施予時又會有甚麼體驗。施與受雙方的互動猶如「搓波」,互相學習,互相滋養,互相成就,待人處事亦會進步。
由「we」出發 共創和諧親密關係
與人建立關係,其實離不開與自己建立關係。大家有否試過,在日常生活中靜下來,感受一下內心?生活繁忙,有時少不免會感到「心很累」。Alice與丈夫Clement So(心靈巡遊負責人)便一語道破:心靈覺得疲累,是因為未有察覺或照顧自己真正的需要。唯有從第三身角度觀察自己一言一行,誠實面對自己、沒有前設批判,接受與了解自己,才知道要修正甚麼,達到表裏一致,創造一個全新的、快樂的自己。
從「我」的個人角度看待和處理事情,又或者只考慮對方,都難免會有盲點。多一個人便多一個角度,Clement分享,他與太太無論甚麼情況下,都會以「we(我們)」出發,考慮「我們」想怎樣做。即使遇上問題,不論出自你或我、是對是錯,都尊重對方、用心陪伴聆聽,視之為「我們」共同面對的課題。那麼,人總有情緒,吵架爭執怎麼辦?Alice笑指,吵架亦是互相觀察了解的機會,讓對方了解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情緒,並包容理解對方的喜好;亦可多多觀察自己、感受自己、研究自己,同時與伴侶互相加深了解,由「我們」出發看待事情,共同創造自然和諧的親密關係。
聽從自己心聲 找回快樂泉源
常說「找回心靈力量」,其實此話何解?找回心靈力量,可以是學習如何跟隨心走的過程。正如Alice與Clement提過,很多時候,不快樂是因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需要。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接收了身邊長輩或親友的期望,或是自我欲望,自然而然的滿足了這些期望或欲望,卻可能沒有聆聽內在心聲、忠於初心。跟自己清楚溝通,找回內心真正所想,或許會帶來跳出舒適圈(comfort zone)的機會。不論是面對腦袋的自我質疑抑或他人意見,只要堅定內心、始終謹守初心,自然會有清晰方向,有力量邁向心中願景。
本身任職催眠治療師的副總幹事李國民(Rikee),在心靈力量主要負責義工培訓與出席不同公開活動。Rikee指,他常在活動中帶領受眾靜心,其實過程中也在淨化自己的心靈。他更發現,原來心靈的力量源自一顆簡單的心,例如看到公公婆婆時發自內心的快樂。他笑說曾教一班中學生與家長如何靜心減壓,運用自己的專業引導他們放鬆,有學生一開始上課時愁眉苦臉,下課時已變得容光煥發。此外,有探訪長者的義工亦體會到公公婆婆很有童心,從彼此相處中更獲得很多精闢見解,學習更多經營關係和家庭的智慧。正是這些體驗在服務過程中滋養內心,令Rikee與各位義工更有動力用心服務,希望大家都能夠放鬆自在,創造心靈和諧。
題外話:談到「跟隨心走、找回力量」,心靈力量主席Karen因為心中一個想法,因緣際會下重組營運慈善團體,自然是以行動活出上述綱領。筆者又怎會放過精彩故事?密切留意下期專訪!
全文於2021年5月21日刊於新城健康+網頁:https://metrohealthplus.hk/32395